的法子,轮流将林墨泉请到自己的府上,出钱让他作文作画,让他恭维他们贬低自己,皓京的才子没长成那些老古板心中栋梁的样子,成了有钱就办事的手艺人,可让他们舒坦了一番。
皇帝也曾让林墨泉为自己写过文章,也假模假样地感慨过,劝他回归正道,专心仕途,可林墨泉的路越走越偏,皇帝虽然面上一副叹惜天下少了个肱骨之臣的模样,偶尔也有几分窃喜。
是以知晓林墨泉有意为官之后,皇帝十分大方地给了他一个不低的文职,一方面显示自己的慷慨,另一方面也带了几分羞辱的意思,他林墨泉年轻的时候再才华横溢又如何,如今将近不惑之年,能有个一官半职,还不是靠自己的施舍。
且林墨泉为人虽然受人诟病,只是他文章功夫确实扎实,是不少学子学习的范本,于皇帝拉拢天下人才也有益处,这种一举多得的事,皇帝自然不会放过。
于是林墨泉便被派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一些歌颂太平的文章,跟着一堆老学究修国史,皇帝很满意自己的安排,却没想到他也是个不老实的。
这事还得从给先帝立传开始说起,本来这件事情不归林墨泉负责,只是史馆的陈太史告老还乡,其余的人不是年纪太大,就是心思不在修史上,史馆的人一合计,这重担便落到了林墨泉的身上。
起初林墨泉做得一切都好,中规中矩地为先帝立传,可到了先帝即位第十六年,处理涧西州洪水的时候,他不知为何犯起倔脾气,说手上的史料不足,关于这件事情论证也不够,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用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记录,说涧西州洪水先帝处理的不算漂亮,也为后来的湖口村决堤埋下了隐患。
皇帝是圣上的亲子,怎么能说先皇做得不对,将林墨泉叫来好好说明了一顿,以为这位林编修就放弃了,谁知道在史馆的人新呈上来的册子上,林墨泉疑似指桑骂槐了一番。
对儿子说父亲的不是,本就失礼,尤其是这两位还都是皇帝,当今的圣上也特意指明了,在史书上不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