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憨憨要求的,凡是有奴隶的,奴隶给换成牲口。
那些奴隶……
“你们……咱们大明要奴隶作甚?”
图亚颉的思维中根本没有养奴隶有什么不对的想法,越强大的部落奴隶越多。
奴隶有的是战利品,有的则是用东西交换来的。
奴隶干活,然后给奴隶吃最不好的饭,好的自己吃,一代代的人都是这般过来的。
“放了,当成普通的百姓来对待,除去奴籍。
不止你们的奴隶,包括以后大明的户籍方面,工匠、士兵、青楼的女子和男子、疍民……
所有的人不再固定原来要做的事情,而是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
觉得哪个事情赚钱多,那么就放弃原来的活计改行,包括行商。”
朱富贵把已经开始尝试的事情说给图亚颉听,在应天府、宁国府先悄悄试行,太平府未参与。
所谓的试行就是百姓做事情的时候没有人审查了,百姓们最初的时候并不清楚。
其实百姓始终偷摸干户籍之外的事情,包括开假的路引,大家都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衙门现在人手不足,官员们刚刚经历了战争,有漏洞,衙役会从中捞取一点好处。
前些年的时候,百姓们挑着自己家地里出产的东西进县城卖,是要收税的。
后来有人和朱元璋提过,朱元璋一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也会弄到东西去卖,很不容易,再交个税,日子怎么过呀!便给免了。
免了农户的税,有的小商人也装扮成农户的样子,总不可能随身携带户籍,丢了怎么办?
出远门才有路引,守城门的官兵与市场管理的衙役全知道,商人会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匠户同样,他们是要交税的,铁匠、木匠、瓦匠等工种。
关键他们交的税比种地的百姓多,百姓种地必须种麻和桑树,种桑树用来养蚕,不种的和不养的人,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