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作乡巴佬、小瘪三啦(这倒也不全是陶妈的一面之辞);再加上东北冷得鼻涕会冻住挂在嘴巴上,西部盐碱风会把皮肤吹皱,南方太阳太大,会把人晒成焦炭啦(这是陶淘最不以为然的一点,再厉害能厉害过本城的太阳么?以陶淘后来四处游历的经验,她仍然坚定地支持本城的太阳能pk掉她去过的所有地方,当然,我们陶淘是不会去撒哈拉或是塔克拉玛干的)……既然最后高考的成绩不大理想,要骨子里还是有点自傲的陶淘屈尊去读外地一些她心目中不入流的学校,即使为了自由,她也还真是不情愿的,于是陶淘不甘不愿地进入了她母校的顶头上司——师范大学。
这所大学在这座整个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经济文化名城的一堆名校当中,倒也还能勉强入个前三甲,不知是因为它是部属院校,还是因为它是由小平同志创办的。
陶淘选的专业是政治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到大二的时候,学校成立了政法学院,成为拥有政治系、法律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两系一所的全校最重要的院系之一,但在陶淘心中,政治系仍然是最好的。
其实从后来教育部推出的专业排名表上来看,证明陶淘的眼光确实不错,法学虽然既好听又热门,但放眼整个学校,专业排名最靠前的恰恰是政治学,排全国第三。
报到的那天,学校里热闹非凡,一派喜气洋洋,确实是好一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场景,还别说,若干年后陶淘看春晚赵本山小品里,宋丹丹扮演的白云,吹嘘自己签名售书的场面之宏大而说的台词时,第一个映入脑海的就是大学报到那天的情形。
由于家在本地,所以陶淘是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去学校的,也因此错过了与师兄学长们的第一次接触。
进入大学没多久,陶淘整个暑假累积的郁闷就被一扫而光了,她成天乐呵呵地拉帮结派,东走西顾,上窜下跳,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学新鲜人。
陶淘不仅在本寝室6个女生当中,年纪最小,就算放眼全班,
-->>(第16/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